
核心速讀
2016年,我省各州市食藥監局結合自身實際,緊緊圍繞保障食品藥品安全這一中心職能,創新監管制度、監管手段、監管方式,不斷提升食品藥品監管和服務水平,全力保障廣大群眾食品藥品安全。
昆明市
“四個體系”強化食品藥品安全治理
2016年,昆明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努力構建全程網格化監管體系、食品藥品可追溯體系、技術支撐體系、社會共治體系“四個體系”,進一步強化食品藥品安全治理。
一年來,昆明市積極構建全程網格化監管體系,縣級“三合一”市場監管綜合執法體制改革穩步推進,所有鄉(鎮、街道)同步建立基層監管所,形成食品藥品安全市縣鄉三級監管機構、市縣鄉村四級監管網絡,實現了監管全覆蓋;探索建立食品藥品生產加工環節的安全管理、食品藥品入市備案、食品藥品進銷記錄、問題食品藥品召回和下架退市等制度,切實加強食品藥品安全初始管控,全面掌控食品藥品安全的源頭,構建系統的食品藥品溯源鏈條;加強技術支撐體系建設,昆明市食品藥品檢驗所通過國家實驗室現場評審,取得671項食品、藥品檢驗資質,投資估算為2238萬元食品安全檢(監)測能力建設項目(二期工程)已通過初步驗收;積極構建社會共治體系,大力提升企業主體責任,在250家食品生產企業進行試點,持證餐飲單位分級率達96.3%,其中學校食堂達到99%,全面啟動明廚亮灶創建,截至目前已完成600家。
玉溪市
“三項創新”筑牢安全監管網
今年1月1日,玉溪市食品藥品綜合應急指揮中心及“互聯網+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軟件系統正式運行,標志著該市“互聯網+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信息化建設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
作為監管手段的“三項創新”之一,玉溪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探索建立的“互聯網+食品藥品安全”新模式旨在實現食品藥品“源頭可控、去向可查、問題可溯、責任可追”的目標,用3年左右的時間,開發覆蓋鄉鎮(街道)、村(社區)、村(居)民小組的應急管理平臺,并建設可在線實時監管的“玉溪市食藥監管系統電子地圖”和面向社會開放的“玉溪市食品藥品安全信息庫”,初步實現產品的安全追溯可查詢。目前,玉溪市已有1628家食品生產、流通企業和餐飲服務單位開通、注冊使用“食安監管網”,入網單位基本可實現問題食品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全市市、縣區、鄉鎮三級執法人員共配備智能執法終端161部。此外,玉溪市食藥監局還開展現代農莊食品安全源頭試點創建,并進一步推進“食安玉溪”建設工作,樹立了一批食品安全工作的新典型、新標桿。
曲靖市
加強食藥監系統法治建設
曲靖市始終堅持把提升監管隊伍的法治素養和依法監管能力作為首要任務,通過舉辦基層監管所長培訓班,選派基層監管所長赴其他省市市場監管所跟班學習等方式,對基層監管所長基本做到全員輪訓,并依托省市食藥系統及相關部門的法律專家先后集中舉辦20期培訓班,培訓監管執法人員1400余人次。
為扎緊制度籠子,規范和約束執法行為,曲靖市修訂完善了執法辦案行為規范、全程執法記錄、案件主辦、案源管理、重大案件督辦、罰前約談等20余項工作制度,規范執法辦案行為,并在內部大力推行案件回訪、案件評查、案件剖析等風險防范機制,外部商請政府、法院、檢察院等建立動態介入監督機制,全方位、多角度推進執法監督。2016年該市未出現監管執法人員瀆職侵權情形,無行政復議撤銷、行政訴訟撤銷或敗訴的案例。
保山市
服務零距離 監督零空間
2016年,保山市提出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要樹立“工匠精神”,秉承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實現服務零距離、監督零空間、執法零投訴、違法零容忍。
一年來,保山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從抓企業辦證提速入手,主動架起與企業溝通的“連心橋”,對申請辦理事項實行一次性告知,對接件與發證實行“進出口”統一到位,用工作人員的“跑兩頭”代替企業的“兩頭跑”;始終把發現問題作為檢驗工作能力水平和工作作風的重要標志,督促食品藥品生產、經營、使用企業嚴把質量安全關,認真落實食品藥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抓好重大活動期間餐飲食品安全保障,完成了中國圍棋甲級聯賽保山專場、市縣區“兩會”、中高考等重大活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保障任務83次,保障活動用餐136255人次;以建設“法制食藥監”為目標,以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為重點,加強法制宣傳培訓,強化食品藥品監管隊伍內部管理,全面清理行政執法職權職責。
大理州
實施鄉鎮監管所建設及執法試點
2016年,大理白族自治州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以探索實施鄉鎮監管所綜合執法試點、開展鄉鎮監管所規范化建設試點等為抓手,努力構建“權責均衡、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覆蓋、網格化、無縫隙基層監管體系。
為進一步整合基層監管執法資源,大理州以試點的形式將區劃相對集中的2個或多個鄉鎮,按區劃合并設立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切實加強食品藥品安全領導;在試點地區的鄉鎮政府設食品藥品安全協管站,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各鄉鎮聘請3至5名未就業大學畢業生任食品藥品專職協管員,明確轄區、明確責任,做到統分結合,責權落實,有效解決了執法人員不足、裝備不齊、人少事多等問題。同時,針對鄉鎮監管所行政執法工作不規范、標識不統一、基層監管難等突出問題,大理州共投入50萬元在25個鄉鎮市場監管所開展規范化試點工作,抓好制度建設規范化、內務管理規范化、日常監管規范化、行政執法規范化等四個重點,進一步提升鄉鎮市場監管所依法監管、科學監管的能力和水平。